2014年和台灣人最攸關的新聞事件,大抵非食安問題莫屬了。
幾次事件至今,我幾乎沒有受到影響。
鮮少外食,挑天然的、當令的、價格合理的東西買,不吃添加物,要中招的機率真的不高。
不知道從何時開始,經常從不同的同事口中聽到我很養生的說法。
這......這真是從何說起?
一開始自炊,純粹是因為窮。
沒有收入的考生坐吃山空,為了讓有限的積蓄撐用到極限,不得不在所有花銷用度上錙銖必較。所以非必要我不外食,不買飲料,不吃零食,也不太買加工食品。當季的蔬菜最便宜,往往一張百元鈔就夠我一星期的三餐採買。而即使在這種百般計較的狀態下,我仍捨得買價昂的好油,選品質無虞的調味料,喝一斤三千的茶葉;所以食安再怎麼出問題,我依舊老神在在。
久而久之,吃真食物吃成習慣,我越來越不適應過多的調味與加工,也就越來越遠離外食與市售食品。連從小喝慣的咖啡,小時候加甜死人的煉奶,長大後加超不健康的奶球,也在這段時間裡產生變化,完全無法接受奶精或人造鮮奶油的味道。早餐店常飄來的乳瑪琳的濃重香味,對我來講是聞起來非常讓人不舒服的味道,更不用說要吃進嘴裡了。
現在連麵包也自己做,這樣,算養生嗎?
準備進冰箱睡美容覺的麵糰
說到自製麵包,後來我才知道單位裡不少人在做麵包。原來,去年有一位大姐搞團購,光P家當時最新款的麵包機就訂了超過二十台。託我幫忙做麵包的曾姐自家其實也有麵包機,但全數交給麵包機發落的成品說到底,賞味期非常短暫,風味和口感也很難和手做的溫暖比較。
曾姐說,元旦當天要去爬山,請我幫忙準備十人份的麵包。
初時我拒絕了。
家裡也不過就一台容量稍大一點的烘烤微波爐,什麼專業的器具都沒有,下班時間又有限,一個晚上能搞幾個麵包出來?
可是經常被人家餵食,怎麼有那個臉皮拒絕人家拜託。幸好,翻著Cecillia的新書,冷藏發酵法給了我解決問題的靈感。
前一天晚上睡前先做好麵糰,基本發酵後放進冰箱,隔天下班後再拿出來退冰操作,不就解決了時間不夠,無法量產的問題了嗎?
剛拿出來退冰的麵糰
經過十八小時低溫發酵,麵糰明顯大了不止一倍。保鮮盒裡的是白神酵母麵糰,預備做白神酵母果乾麵包。玻璃碗裡的是蜂蜜胚芽麵糰,之前試做過很受好評,做給曾姐的朋友吃,曾姐應該很有面子。
第一次使用白神酵母就發現,加入白神酵母的麵糰動靜不大,一開始還讓我懷疑是不是忘了加糖,還是酵母越洋而來失去了活性。做出來的麵包個頭比一般酵母的小,剥開一看,白神酵母麵包的氣孔小,組織綿密細緻,雖然托在手裡沈沈的比較有份量,但吃在嘴裡卻是非常的柔軟濕潤,帶著淡淡的特殊香氣。
基本發酵時,就可以看到保鮮盒蓋上出現水氣;長時間的低溫發酵之後,更可以明顯的看到白神酵母讓麵糰長大兩倍有餘。
麵糰拿出來退冰,先揉吐司麵糰;吐司麵糰放著發酵,再揉夏威夷風味麵糰;夏威夷風麵糰放著發酵,開始來分割、整形、發酵,分割、整形、發酵......
做到一半,還得記得把基本發酵好的吐司麵糰先插隊分割整形入模發酵,不然吐司發酵時間比較長,進烤箱時間順序會衝突。
呼~分割整形作業終於完成,烤盤不夠用,當天新到貨的模具立刻上陣服役,連舊的小烤箱的烤盤也拿來頂著用。
白神酵母果乾麵包
沒有鐵鍋可以烤麵包,拿蛋糕模來加減用。
蜂蜜胚芽麵包、夏威夷風味餐包和奶香優格吐司也出爐了
前一份工作認識的一位大哥,不久前迷上了做蛋糕,本週也開始踏入了手做麵包的行列。前兩天聊到了在烤箱前罰站的心得,我說,你不覺得我們像是在把烤箱當電視看嗎?
大哥邊呼神形容邊說:沒錯!而且節目很單調還是一直看!
這次的夏威夷風味餐包,加的就是正宗純鳳梨汁。我略微改了原著的配方,少放了雞蛋。
大哥在和我討論想要開始做麵包的時候,我和他說過,自己做的麵包最誠實,用了什麼料,就反應在口感和味道上。
加了蛋的餐包帶點類似蛋糕的風味,少了蛋的餐包則是鳳梨汁的味道更明顯。書中的配方裡有加香草精,我也加了,但加的是自己泡的香草精。(照片中最右側最小瓶的那瓶)
手做的麵包冷卻之後,仍有吃得出來的溫暖。
如果你也有心嚐試,不妨讓Cecillia的新書領你進門。
購書:博客來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56494